冀东烈士陵园

5·18国际博物馆日|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

发布日期: 2024-05-18

  国际博物馆日为5月18日,由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于1977年发起并创立。1977年国际博物馆协会为促进全球博物馆事业的健康发展,吸引全社会公众对博物馆事业的了解、参与和关注,向全世界宣告1977年5月18日为第一个国际博物馆日,并每年为国际博物馆日确定活动主题。2024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为“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Museums for Education and Research),重点强调了文化机构在提供全面教育体验方面的关键作用。


在册烈士诗词展览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胸怀家国志,激愤出笔端。在烈士遗篇中追忆当年英雄们的峥嵘岁月,那里有对坚信美好中国的不变的信念,那里有努力唤醒国人的殷切的字字铿锵,那里有一往无前舍生忘死的豪言壮语。于文字中受教育,在诗篇里做研究,把红色基因融入血脉,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坚定理想信念,保持革命意志,发扬斗争精神。


王崇实

王崇实(1915—1938)河北(现天津)蓟县人,一九三三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蓟县县委书记、冀东抗日联军第五总队(西部)政治主任。一九三八年八月二十五日于蓟县别山战斗中牺牲。

我是少年
我是少年——我有如炬的眼,我有思想如泉,我有牺牲的精神不可捐;我过不惯偶像的流年,看不惯奴隶的苟安,我欲打破一切的包围圈。我是少年——我有同胞的情感,我有博爱的心田;我欲驾驶波浪的大船,满载可怜的同胞,向着光明的所在,进前!进前!


(1935年,冀东防共自治政府成立,冀东脱离了中国政府的管辖,并公然打出自己的国旗,在军事、外交、政治、财政和文化教育方面完全受日军奴化。在此情境下,正在开滦矿区秘密开展公运工作的共产党员王崇实,以教书为公开职业,秘密从事革命工作。针对伪政府推行奴化教育的卑劣行径经常自编教材,以争取民族解放的思想启迪学生们幼小的心灵。)


杨文波

杨文波(1910—1942)原名张昆山,河北丰润人。原迁滦丰联合县县长。一九四二年五月十六日于丰润才庄战斗中牺牲。


晨光
可爱的晨光,可爱的晨光,积极的向前。莫因黑云的遮掩,减去你的光焰。抖索着精神到中年,照遍了四方。
可爱的晨光,教你的光焰,射到那黑甜乡。高呼着,快起莫贪懒。警醒了多少睡梦的人群,呼起了多少不知生死的牛和羊。
可爱的晨光,展开你的威焰,融化了冰雪,赶走了寒霜。
可爱的晨光,纵使有那黑云遮着了你的光焰,自然会有那强风将它冲散,却放出比先前更明晃的光亮,映印着人的心房。


(1926年,杨文波考取了车轴山中学,1928年,董维新校长及一大批进步教员到校后和学生一起开始革新教育,研究和探讨时代教育的方向和方法。学校为造就一大批能够担当社会重任的新人,培养学生自治精神,建立许多学生学术研究组织,成立了晨光社、晓钟社等文学团体。1929年《晨光》月刊刊载了他的3篇诗文,其中赞美晨光的诗文最为精彩。)


吕光

吕光(1914—1944)原名陈炤,苗族,云南思茅人,一九三七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冀热边特委宣传部副部长兼《救国报》社长。一九四四年十月十七日于丰润杨家铺战斗中牺牲。


挽顾宁
正当绿柳迎春时,噩耗惊心颤发丝。
伤友岂宜洒热泪,雪仇应待搴敌旗。
一朝雄师缚厉鬼,三军壮歌作哀诗。
俯首停笔无由写,任他东风弄征衣。


顾宁

顾宁(1919-1943)原名牟伦扬,湖北利川人,中共党员。原冀东《救国报》总编辑。一九四三年春于丰润白官屯战斗中牺牲。


长河颂
四月梨花开了。
梨花不开在长河,
长河啊,寂寞。
四月我来了,
伴着太阳。
用太阳的温暖,
把你抚摸。
啊,长河!
四月我来了,
带来鲜艳的花朵。
如今将你装扮,
你就变得这样年青,
这样活泼,
这样快乐。
啊,幸福的处女,
长河!


(吕光、顾宁是冀东文化战线的优秀代表,他们编辑发行的冀东地区第一张党报《救国报》(今《唐山劳动日报》),正是我党运用新闻武器引领冀东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历史的忠实记录,成为了冀东党组织的喉舌和冀东抗日烽火中的一面旗帜。)


李冠慈

李冠慈(1908—1947)原名李建通,河南沁阳人,中共党员。曾任晋察冀平西专区专员、冀东行署秘书长。一九四七年冬病故。


哭辽东
哭罢江山无泪流,亡国惨祸已临头!
恨尔民贼方得意,哀此匹夫能不羞?
复我片土可百世,杀敌一毛足千秋!
男儿一副好身手,拼将热血洒神州!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军侵占我东北三省,从此美丽富饶的黑土地变成了日寇铁蹄下的血泪山河,此诗是作者在1931年9月23日,听闻辽宁失陷后的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