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东烈士陵园

永远的怀念——安体诚

发布日期: 2023-03-15

安体诚(1896—1927),字存斋,笔名存真,出生于河北省丰润县。1909年,他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附属中学,后升入该校法律预科和本科。1917年,他以全班第一名成绩毕业后,由学校资助赴日本留学。1918年,入日本京都帝国大学经济部学习,之后开始了他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1921年夏回国后,他积极参加工人运动,成为中共北京区委创办的天津工余补习学校的主任。1922年初,由李大钊亲身介绍,他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春末,他调至北京担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分部机关刊物《工人周刊》的记者、编辑兼发行。1922年下半年,他和邓培等共产党员先后胜利地指导了山海关和唐山两地的铁路工人大罢工。1923年初,他因从事工运在奉天(今沈阳)被捕入狱,后越狱返回北京。二七罢工失败后,他入浙江杭州法政专门学校任教,同时担任《向导》公开发行人及负责党内外的多项工作,为促成浙江省的国共两党合作,做出了很大的贡献。1925年,他以北京区委兼地委特派员的身份赴陕西做国民第三军的兵运工作,同时负责整顿西安共青团组织和建立西安党组织工作。几个月后被调回北京,在北京大学任教并参与中共北方区委和国民党北京市党部组织部以及国民会议促成会全国联合总会的领导工作。1926年3月18日,他与北京大学的师生一起参加了反对“八国通牒”的国民大会和会后的游行示威。三一八惨案后,他被反动军阀政府列为主要通缉对象之一。之后他被调任广州黄埔军校先后任政治教官、政治部宣传科长、中共党团干事、国民党特别党部宣传委员会委员等职,主编《黄埔日刊》,兼任广州劳动学院教授和毛泽东主办的第六期农民运动讲习所教员等职。在此期间,他为培养黄埔军校的军政干部和支持北伐战争、支持省港大罢工、巩固广东后方做出了重要贡献。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接着广州也发生了四一五反革命政变,他带领部分被驱逐人员紧急撤离,顺利离开广州到达上海。不料,他们一行人被上海的原黄埔军校的一些反动军人所发现,后遭到武装巡捕和国民党特务的搜查,最后被捕。1927年,他在上海龙华被秘密枪杀英勇就义,时年3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