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怀念——杨裕民
发布日期: 2023-03-17
杨裕民(1889-1939),1889年生于河北省迁安县杨团堡,因在堂兄弟中排行十三,故又名杨十三。1904年,他在天津直隶省高等工业专科学校附属工厂做学徒并攻读科学文化。1906年,他考入北京工业学堂,后学校并入南开,并校后参加了周恩来等人组织的觉悟社,宣传新文化、新思想。早年受“实业救国”思潮影响,潜心致力于造纸业,曾首创芦苇制浆造纸,为上海大中华和江南造纸厂首先采用。1920年,他赴美国梅茵大学专攻造纸术,回国后,任河北工学院教授。1926年,他冒死到北京大帅府向张作霖告“御状”,使冀东农民的不合理地租获得减免。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他看到祖国山河破碎,人民流离失所悲愤的说“大丈夫宁死疆场之上,也不辗转床褥之死”。后在天津参加华北各界人民武装自卫会,开展爱国抗日活动,动员爱国人士捐款捐物购买枪支弹药。1938年,杨裕民任冀东抗日联军第三路政治主任。后被朱德总司令电召至八路军总部工作,抵达晋东南后,《新华日报》华北版发表专文“热烈欢迎冀东抗日联军领袖民族老英雄杨裕民”,号召大家“学习杨先生艰苦的工作作风,同时更应当学习冀东人民的抗战经验”。1939年7月21日,他因长期劳顿,重病积疴,病故于总部医院,享年50岁。他逝世后,八路军总部在太行山麓士河村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朱德总司令主持大会,毛主席在延安亲撰挽联:“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对我辈特增担荷;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于先生犹见典型。”